OKR的现实困扰

· 最新洞见

很多书在介绍 OKR 时,都会提到 VUCA 这个源自美国军事机构的名词,意在提示人们注意,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,企业所面临的挑战。同时,提醒人们重视对市场的洞察和预见,提高组织响应的灵活性和团队的快速执行能力。不过,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相对比较复杂。VUCA 是 volatility(易 变 性)、uncertainty(不 确 定 性)、complexity(复杂性)和 ambiguity(模糊性)的缩写。VUCA 描述的是这样一种状态:宏观和微观环境不断动荡,无法预测;层出不穷的黑天鹅事件,颠覆了传统的认知;影响决策的因素纷繁复杂,往往超出预料,难以全面评估;内外关系、组织边界都日益模糊,无法应对。诚然,市场的变幻莫测、产品的快速迭代、竞争的不断加剧、资源的相对稀缺,无不使得传统企业如履薄冰。但同时,我们也应该认识到,VUCA 是社会进步的表现,推动这些进步的正是技术的进步,以及价值观的开放和多元化。时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挑战,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。与其将注意力投入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之中,倒不如深入思考组织内部的变化和挑战。因为,VUCA 必将成为常态。既然是常态,自然就有规律可循。未来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,不同的是变化的方向和程度。组织的能力是从静态执行到动态响应逐步提高的。尤其是,对于占企业总数 99%的大多数传统中小企业而言,向内看,识别出那些制约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可控因素,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经营管理能力,比“快速应对”外部环境的变化更有价值和现实意义。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电子商务、移动支付、共享经济、新零售、区块链……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、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,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,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、价值观念和彼此之间的关系,进而改变人们的工作选择和工作方式。

        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一则仅 10 个字的辞职申请爆红网络,被网友评为“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”,入选 2015 年十大网络用语。乍看之下,人们可能认为,辞职者注重的是内心的感受,是为了探索更多的未知和可能性。但是,仔细想想,其实这种选择反映的是个体对自身生活意义的追求、对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以及主宰自身发展道路的愿望。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,但我们也不难做出判断——目前的工作单调乏味、无法自我掌控、发展前景黯淡,总之,看不到希望。这封辞职信之所以爆红,并非仅仅因为它简短,更因为它极具代表性,拨动了众人的心弦,讲出了大家想讲而没有讲的话。事实上,没有人愿意成为流浪者,人们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的地方。

        今天,伴随信息技术和数字革命成长起来的一代,已逐渐成为职场上的主力军。与大多数人的父辈和前辈相比,他们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种种便利和丰富体验,拥有更完善的教育资源、更丰富的前沿资讯,也面临着更多样化的选择,由此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,也自然会影响他们内心的选择。他们不甘于像父辈那样,为了家庭责任、权力、社会地位或物质利益,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机械地重复劳动,更不愿意成为一台庞大机器上的螺丝钉。他们更在意内心的感受,追求生命的意义,注重个人的发展。他们渴望在工作中被尊重、被认同、被欣赏、被需要,他们希望在工作中感知使命、体验快乐、获得学习和成长,希望通过工作改变命运、实现梦想。而这一切,只有在平等、开放和充满尊重的组织里才有可能实现。令人遗憾的是,今天大多数的企业家和管理者,更多地将注意力投向了外部,关注得更多的是消费者、渠道、竞争对手,却恰恰忽略了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——人。为数众多的传统行业的中小企业,依然在强势地维护着科层制的管控型组织。基于专业化分工的科层制组织,的确发挥过不可替代的作用,时至今日,也仍然有其生存的土壤。但不容忽视的是,过度的专业化也就意味着工作的单调性,弱化了员工在工作上的成就感,限制了员工的发展空间,与今天新生代员工对生活的意义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背道而驰。不仅如此,传统的结构森严、制度严格、流程固化、层层汇报的管控型组织,也越来越难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。由于员工难以感知工作的意义,其积极性未被充分调动,只能被动地接受来自上级的指令。而决策者囿于各项固化的流程,不但无法及时了解信息,更难以保证信息的真实性、完整性和准确性,对组织决策造成了极大的困扰,给决策的贯彻落实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。为了应对这些挑战,组织对执行力的要求越来越高。针对个体的绩效考核因此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选择。这些企业对个体的工作成果按指标进行

        考核,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体的薪酬挂钩。从契约关系的角度来看,这样做无可厚非。然而,单纯的物质刺激削弱了人们的内在动机,从长远来看,反而降低了企业绩效。同时,还衍生出一系列潜在的不良后果,包括抑制创造力、助长短期思维、诱发不道德行为等。在契约关系的影响下,组织内日渐形成了一种交易文化——一种唯上唯权的文化,导致个体在内心与组织疏离,抑制甚至扼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。

        上述这一切最终形成恶性循环,其所导致的僵化与迟滞,与时代的飞速进步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照。如何进行组织变革,如何转变管理方式,如何凝聚个体的力量,如何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,如何促进团队协作,如何调和个体利益与组织利益,成为当代管理最突出的课题。德鲁克在《管理:使命、责任、实践》 一一书中,一语道破了管理的真谛。他写道:“商业企业(或其他任何组织机构,如医院、学校等)只拥有一项真正的资源——人。管理的第一个任务是靠人来实现的,管理工作的目的,就是要使人力资源更富有生产力。”

        OKR 正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实践的。它强调员工的广泛参与,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;它倡导公开透明的文化,从而营造平等尊重的工作氛围;它不依赖外在激励,而是激发个体的内在动机,让员工在工作中感受意义、寻求发展。以华为和谷歌为代表的众多企业,通过 OKR,实现了员工自我实现与组织目标的融合;组织因此而焕发的活力和持续迸发的创新力,也大幅提升了组织对外部环境的快速响应能力。